貧 血

 

 

貧血是指血液中的紅血球細胞濃度減少、血色素降低或血液稀薄的狀態。一般情況下,男性的紅血球細胞濃度低於 410 萬個、女性低於 380 萬個或男性血素低於 13.5 克、女性低於 12 克,即表示有貧血的傾向。

貧血會產生哪些不良後果?

貧血極易造成頭暈目眩、蒼白、氣喘、心悸等症狀,嚴重者尚會有嗜睡、食慾不振、心臟擴大,甚至心衰竭等症狀產生。這種現象是因為血液稀薄時,氧氣或醣類等養分,無法被充分法到身體的各部分(尤其是腦部)所致。此外貧血的人胃液分泌也會不足,因此導致胃酸少而無法消化蛋白質含量多的食物,久而久之也會造成胃的毛病。

症狀: 患者皮膚蒼白,動不動就容易心悸,呼吸困難,目眩及疲倦。除了一般貧血症狀外,有指甲會呈湯匙形並容易破裂,舌頭會變粗糙等特徵。這是因體內缺乏鐵質(會與血中氧氣結合,將氧氣供給全身)而引起的。

診斷: 可檢查血液中血色素的濃度及紅血球數目等。正常成年男子,其血色素量正常值是169/dl左右,紅血球數目是一立方公毫約含五百萬個,貧血者量會減少。其次,眼瞼結膜的泛白程度也可幫助判斷。但有時結膜發炎時會發紅,所以有時要參考口腔黏膜的顏色。

預防: 患缺鐵性貧血時,必須注意是否有因胃潰瘍、胃癌、痔瘡等引起出血,若為女性尚要注意是否有子宮肌腫或子宮癌,以便治療。若無上述病症,則可能是極度營養不均衡。應多攝取肝、羊栖菜、文蛤、蜆及魚乾等鐵質較豐的食物。

治療: 缺鐵性貧血很少對身體構成危害,但若貧血情況愈來愈嚴重,又長期不治療,則會引起心臟擴大,最後導致心衰竭。缺鐵性貧血,可以鐵劑治療。鐵劑分口服及注射兩種,一般以口服為宜。在治療過程中,必需經常接受血液檢查,以確定情況有否改善。

 

病因篇

出現貧血症狀時,一般人會自認是營養不足引起,殊不知貧血致病因有多種,必須查明。

以下是四種常見的因素 ──
製造紅血球的養分失調 骨髓製造紅血球,需要有充足、均衡的養分。
如果營養不均衡,導致骨髓無法生產出成熟的紅血球,
就會發生貧血,如缺乏鐵質,會導致缺鐵性貧血;
缺乏維生素B12、葉酸,會導致惡性貧血。

大量出血 大量出血後,身體的組織液會流入血管,使單位容積的紅血球或血紅素的數量減少,而導致失血性貧血。體內若失去半數的血液時,有可能導致死亡,若失去10至20%時,則會出現虛脫狀態。

紅血球破壞過多 紅血球在血液中擔負輸送氧氣的重任,直到120天後才會在脾臟遭到破壞,此時骨髓也將釋出新的紅血球,進入血液繼續執行任務。當紅血球因先天缺陷(如地中海型貧血、蠶豆症等)或後天遭外因破壞(如血型不合的輸血反應等),使得紅血球遭急速破壞,而骨髓又來不及造出新的紅血球來補充,就會導致貧血。因為紅血球遭破壞後,血球中的血紅素會溶解在血球外,所以這種貧血就稱為溶血性貧血。


骨髓造血功能降低 骨髓內的血球母細胞不健全或造血組織有缺陷,而導致血球再生不良所引起的貧血。罹患此型貧血時,除了紅血球減少外,白血球和血小板的數量也都會減少;白血球減少,抵抗力會減弱;血小板減少,也會出血。 此外,有些化學藥品(包括藥物)也會影響骨髓的造血功能,感染一些不明原因的疾病或照射放射線過多,也會產生副作用,引起貧血。